何为汽车共享?租车模式和网络约车才是未来主流出行方式
何为汽车共享?
说起汽车共享,在很多年前对于人们而言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但是如今它已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成熟,走向市场。那究竟何为汽车共享呢?简单言之,就是多人共用一辆车,进行共同出行或分时分段拥有汽车的使用权,从而减少汽车总量,达到缓解交通状况,减轻空气污染的目的。在“共享经济”火热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汽车共享”究竟有何发展前景?
何为汽车共享,它有几种模式?
其实汽车共享现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发展线路,第一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租车模式,车辆使用者通过某一特定公司协调闲置车辆,这家公司负责车辆保险及其它问题,使用者只需要支付费用即可。
传统的租车模式也可以称之为汽车共享。
并且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租车模式中最为流行的方式莫过于分时租赁了,消费者可以按照小时或者天数来随意租赁车辆,达到随取即用的租赁服务水平。并且分时租赁车辆的电动化趋势,也可以减轻环境压力,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种限行城市,电动车的不限号也是其一大优势。
分时租赁有着诸多优点,所以倍受消费者青睐。
而第二种就是现在流行的网络约车,比如滴滴、Uber、易到用车等约车模式,出行者通过网络预约,即可使用其它私家车辆到达目的地,这也可以算做是汽车共享中的一种,当然定制大巴也包括在内。
另一种汽车共享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网络约车。
而网络约车当然也包括定制大巴在内。
汽车共享起源于何时?
你一定认为汽车共享概念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吧?那么,你就真的错了。其实汽车共享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由瑞典人发明。当时他们在全国组织了一个“自驾车合作社”,当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这种方式在瑞典这样的山区国家非常实用,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为山区国家,汽车共享在瑞典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效果。
后来欧美等国家也进行过效仿,虽然有政府支持,但大都没有形成规模。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及人们理念的束缚(当时绝大多数人们还是喜欢拥有自己的私家车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及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汽车共享有了新的保障,加之交通拥堵愈发严重,这才让汽车共享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在之前,人们的理念还是喜欢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人汽车,所以汽车共享并未能有所发展。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欧洲企业开始推行汽车分享理念,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他们倡导由若干个消费者共享同一辆汽车。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全球第一家分时租赁公司Zipcar于1999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孕育而生,然后逐步向加拿大及欧洲各地蔓延。这种分时租赁理念于2011年才进入中国国内发展。
汽车共享现如今蔓延至世界各地,你看汽车共享概念车都出现了。
汽车共享有何发展?
为何汽车共享可以如此快速发展?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汽车共享这个理念诞生很早,但直到近期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究其根本原因我觉得主要有技术、理念、现实状况等几大问题。
为什么汽车共享近些年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呢?我想技术、理念和现实状况是主要原因。
先拿技术方面来讲,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共享经济的基础。现如今,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分时租赁APP,通过在线认证驾照和身份信息,就可以直接租赁车辆,然后到最近的取车点开车即可。这一过程中,密码锁开启车门及远程遥控开启车门的技术就是分时租赁的一大保障,在没有这种技术之前,如何开启车门就是一大难题。
网络的发展造就了“共享经济”的基础,汽车共享也不例外。
还车时,人们也只需在最近的租赁点还车即可,并且现如今还有一些公司支持异地还车,十分方便。而这背后,如何保证租赁车辆的安全,就离不开GPS定位技术的帮助。所以在GPS技术成熟之前,汽车共享的安全问题不能有效保障,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共享近些年才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GPS技术是汽车共享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保障。
而网络约车也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汽车共享,所以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基础性的硬性标准。
现如今的网络约车也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个创新项目。
而在理念和现实状况方面,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停车困难等问题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汽车共享的优势究竟有多明显。拿分时租赁为例,现如今分时租赁俨然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的一片沃土,所以这对于减轻环境污染而言有着双重作用,试想一下路上的车少了,并且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开始上路,这是不是就是汽车共享的初衷呢?所以在具备各种条件的今天,汽车共享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无可厚非。
因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分时租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租赁车辆电动化的趋势,有着双重作用。
不过人们不能忘记一点,汽车共享想要成功,规模效应也是其必要条件。只有形成了一定规模,才能够达到最终目的,不然理想只能是空想而已。并且一旦达到了这个理论规模,人们就不必在去修更宽的马路,更多的停车位,而是可以将土地修建为公园、体院馆等福利场所,想想这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规模效应是共享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
汽车共享现况及发展前景:
有了条件,汽车共享现如今发展的已经有模有样。先拿网络约车为例,滴滴、uber等几家巨头公司已经玩转市场,形成了格局。并且先抛开是否合法而言,顺风车、专车、快车等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车主与乘客互利的关系让其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就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可见民众对网约车的接受程度。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汽车共享就发展的非常之快,令人咋舌。
现在网络约车最大的发展阻碍就是合法化的身份和如何管理碎片式的网约车辆,毕竟如何保证网约车乘客的安全要比出租车难得多。这个不仅仅是网约平台需要考虑的难题,更是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的,在民众方便程度和安全之间,如何进行权衡,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
如何管理碎片式的网约车辆和网约车乘客安全,是一大难点,毕竟它不像出租车实行统一管理。
相对于网络约车而言,分时租赁更具自主性、灵活性。在德国,分时租赁业务已经相当发达,基本在每个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Car2go、DriveNow等租赁公司在市区内的普及程度要远高于人们想象。而在中国gofun、苏打出行、零派乐享、有有租车等分时租赁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是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了这些公司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还未没形成市场格局。
其实分时租赁在国外的渗透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高
而国内,gofun、苏打出行等分时租赁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谁能主导未来汽车共享?
传统车企抢滩登陆,究竟谁能主导汽车共享?
前不久,易到用车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一则“对不起,不玩了”的信息,让很多人不知道易到究竟要做些什么。但是仔细想想,易到用车一定是在筹划着更大的一盘棋,因为乐视入股易到之后,易到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生机,再次处在了行业第一阵营的位置当中。
乐视入股易到用车后,现如今它又回到了第一阵营。
我们抛开乐视究竟能否造出符合市场的首款量产车型不说,单单就乐视的零派乐享+易到用车而言,乐视在汽车共享方面就有着不错的布局。其实,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它们有着平台和网络的优势,这就让它们在推广方面处于一个先手位置。
乐视汽车的成功与否我们抛开不谈,零派乐享+易到用车的汽车共享模式还是值得称赞的。
而反观传统车企的布局,通用在今年年初推出的车辆共享服务品牌Maven,奥迪去年在美国推出的汽车共享计划Audi On Demand,宝马在欧洲的Drive Now及北美的Reach Now等项目都是依靠自有车辆作为基础的汽车共享,所以传统汽车在这方面的优势仅仅是车辆,但这并不能对现有汽车共享公司构成巨大威胁。
传统车企在汽车共享方面的优势仅仅就是车辆而已。
拿car2go为例,它仅仅在提供服务的三个城市很发达,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也仅仅只有100万会员,累计使用次数2700万。反观网约平台,uber、滴滴注册用户大都以亿作为单位,日完成订单量都是千万数量级。
传统车企的汽车共享项目在用户和订单量上,根本和Uber、滴滴等巨头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现如今的传统车企放弃了既定方针,采用了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投资汽车共享平台,与互联网企业走向融合。
所以现如今传统车企采用了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投资汽车共享公司。
丰田投资uber、通用投资Lyft等动作就是最好证明,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企业会颠覆传统车企,但我认为,它们最终走向融合才是最好的结局。车企有资金和车辆等先天优势,而网约平台有流量和用户,这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么?毕竟现在的汽车共享公司都还处于“烧钱”阶段,有了车企它们的资金就可以更加充裕,并且不必为租赁车辆的问题而发愁,而车企也可以从中分得一本羹,这是最好的结局。
车企有资金和车辆,网络平台有用户和流量,双方合作何乐不为?
传统车企近期的投资动作就是对于汽车共享未来发展的一个预告。
然而很多人会问,汽车共享了车企卖的车不就少了么,那它们为何还要支持这个项目呢?这其实是车企考虑到的一个长期问题,如果未来汽车共享成为了人们的主流生活习惯,那车企的盈利必然会减少,但这时,车企对于汽车共享的投资就会产生巨大回报,从而将传统车企转型到全面的出行服务商上。并且租赁车辆也可以解决车企部分销售问题,对于这些“老司机”而言,我们不需要为这种问题而担心。
其实车企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卖车问题,如果汽车共享达到了理想规模,这是传统车企可以直接转化成全方面的出行服务商。
编辑点评:其实共享经济的确是未来发展主流,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等都是非常明显的优势。但这种模式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基础来作为其支撑,如何达到这个数量级是很难的一个问题,这不光是车企、互联网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民来参与的一件事情。不过看看Uber等公司的估值就知道,汽车共享正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