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展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6月12~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圆满结束了她的第九次访华行程。即便不算她在今年9月即将要参加的杭州G20峰会,她也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领导人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了。默克尔此次访华之行之所以广受世界关注,当然不仅仅是九次之多的密集访问,更是因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的举行。而在中德两国政府之间最高级别的磋商会谈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主题便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大战略的对接。
这两大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他们的具体对接和落地变现,还需要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来担纲。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行业适合成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大战略对接的急先锋和领跑者呢?毋庸置疑,汽车制造行业是最适合,也是条件最成熟的。
这一点从默克尔此次访华的行程安排中也能清楚地看出来:大众、宝马、戴姆勒等重量级汽车巨头高官随行访华;出席见证北汽和戴姆勒框架协议签署;访问沈阳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就连受“排放门”事件影响的大众集团也借随访的机会宣布设立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通过打公益牌来树立在华市场形象的意图也非常明显。
汽车工业是德国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德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传统优势。德国要实现工业4.0的升级,自然离不开汽车行业的升级发展。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在传统上虽然不如德国,但是中国赶上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一股热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也逐渐掌握积累了大量的核心资源。在这样的基础和大背景之下,中德两国汽车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成为了提高“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契合度的最有利领域。
对于汽车制造行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不辜负这大好的机遇,当好“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大战略对接融合的领跑者。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这两个重要的战略概念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这也可能是未来汽车行业应该重点努力的方向。
一是合作。德国和中国在工业制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正是两国几乎同时提出工业制造战略的原因,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是两国的共同选择,而汽车制造行业的合作不仅是最有基础的切入点,而且是最容易出成果的领域。当然,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两大战略对接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中德汽车制造的合作也不能是投资建厂、品牌共享那样的泛泛之交,而应该更多是核心技术、制造平台和市场渠道的全面合作。未来,德国企业肯定会开启一轮在华本土化的战略热潮,这对于国内的车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机遇。
二是创新。创新驱动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也是德国工业4.0实现全面升级的必要之路。汽车制造行业要想当好这两大战略对接融合的领跑者,就必须在创新方面下功夫。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是对传统汽车生产线、制造技术的升级,都是创新驱动的应有之义。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和平台也是汽车制造行业不可忽视的,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模式,值得借鉴和利用。而且汽车制造的创新,也不再是零星的创新和升级,而是要形成涵盖品牌、核心技术、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保障的完备创新体系。
三是智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智能制造”成为了一个被重点提及的概念,而“智能制造”也正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汽车制造行业的又一重大趋势和潮流。德国“工业4.0”中的核心就是智能,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论述中,也把智能化作为了重点。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在该领域有所突破和作为,才能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是两个具有良好工业制造传统和基础的国家全面升级转型的共同战略选择,规模宏大,意义深远。汽车制造业作为工业制造的典型代表和中流砥柱,在这两大战略的对接融合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机会就在眼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