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牵动各方利益 还需不忘初心
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开张了,有人在感慨锂电池与燃料电池的未来前景,有报道说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终于成立,但企业缺乏兴趣。所以我也揣测一下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中各方的想法。
我认为超级电池工厂是在技术无法突破的现状下,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的一体化上做文章,降低成本;锂电池、燃料电池的路线优劣之争,是学术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之争;成立国家电池创新中心,铺平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脱节之路是很美好,但利益分配机制不先谈清,谁会傻乎乎地共享技术,投入资金搞开发?说破了,就都不那么美了。市场经济中,情怀是奢侈品,扒开光鲜的外表,实实在在的利益目标驱动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
下面我尝试分析一下,新能源车行业各方的利益目标。我认为,相关的主要有电池厂家、整车厂家、政府有关部门、消费者4大块。前两家搞的花样最多,电池路线优劣、充电设施配套、充电换电、整车性能、续航里程、混动纯电、补贴多少等。但这两家不论是讲情怀还是讲技术,核心不过是有利可图。只要有钱赚,他们就有动力。消费者的目标也比较单纯,需要更便捷便宜的出行方式,顺带装装门面。
政府的目标应该比较多,因为我觉得有很多好处。
一、改善能源结构
我们对国际石油能源的依赖度早就超过了一半。几条大动脉又都不是很安全,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对经济的正常运转、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太大。小小的经济问题,也许会引发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那怕光把私家轿车把用油改成用电的话,也可以算有很大的改善。至少就可行性来说,占我国发电量七成的火电厂们表示,毫无压力,众多开工不足的煤矿表示,乐见其成。
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自从某人普及了个叫PM2.5的东西,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雾霾。既然没有特供的空气,雾霾面前人人平等。于是,空气污染,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空气质量就迅速地由光说不练,变成了提头来见的政治任务。以北京为例:
2014年1月18日上午,《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把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北京市将实施垃圾、污水三年行动计划,要投入848亿元。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因为中央领导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资金投放的重点是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燃煤污染防治,以及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更新等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最大。
2年了,我不知道北京已经投入多少资金治理空气,但想来不会太少,至于全国呢?我觉得,既然北京市已经到了花千亿级别的银子来买空气的份上,还有必要忙着制定什么新能源车准入标准么?毕竟只要是用电池为动力的,天生没有废气排放的问题。对被PM2.5搞得尴尬不已的领导们来说,就是免费的特效药啊。那么不论哪种电池,不论几个轮子,只要满足安全标准,就该允许并鼓励上路。不提关联行业的就业岗位,光环保费用就能省下多少?!
三、推动汽车业弯道超车
30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但汽车行业美中不足的问题大家都明白。而现在,新能源车的发展是个新的起点,大家都差不多。可谓是发展的天赐良机。赶上了,甚至超越了,对整个国家来说不仅仅是赚点银子的事情。
四、改善电网用电,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
机器有最佳运行效率的区间。就算是对机器运转效率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从电费帐单上的峰谷电价看出端倪。如果有一定保有量的电动车集中在夜间充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对电网的运行效率是非常好的调节,可谓多多益善。从国家层面考虑的话,无需高端技术突破,就能有效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应该可以称得上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优秀代表。如果再开发出向电网回馈电量的功能,就又增加了储能电站的作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综上所述,在电动汽车这行业中,生产方图赚钱,老百姓图省钱,政府明的暗的好处多多。电池厂家、整车厂家、政府有关部门、消费者之间,前两方是吃蛋糕的,政府是代表纳税人发点心的,只有消费者是真正掏自己银子,推动行业发展的。我觉得比较顺当的关系是政府站在全局高度,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更环保、经济的出行方式。让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发挥作用,筛选出最有生命力的车企、电池厂。政府以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己任,只要是用电为动力的都一视同仁,相信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至于再具体的如电池种类、插电换电、纯电混电等路线选择就该慎重插手了。希望大家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计划经济,不是万能的。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