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决定消费者信心和车企发展方向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24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拥有汽车,但在选择汽车时,大家往往对进口车的质量更有信心,而对合资品牌汽车的质量信心相对没那么足,但仍好于国产自主品牌,这除了是造车技术原因,更可能是因为国内外汽车行业标准存在很大差异造成的。

一、安全配置方面:

作为汽车安全行业标杆的沃尔沃,其创始人曾说过:“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因此一切做事的原则都离不开安全。”国外1959年开始就已经开始给汽车装备三点式安全带,而我国则是到了1993年才开始明令要求使用安全带,落后了不少。回到现在,很多国外要求必须配备的安全配置在国内都没有相关的要求。就好比最近经常被提起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在欧美都已成为上市车辆的标配,而在国内基本只有高端车型才标配,很多合资品牌或自主品牌则只是以此作为其高配车型的卖点之一。

二、碰撞测试

我国也有自己的碰撞测试机构——中国的C-NCAP,但与欧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美国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和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德国的ADAC相比,碰撞的速度、碰撞的项目、测评的标准都要低得多。

三、召回制度

其实细细对比国内外召回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召回制度存在处罚不力、“责令召回”严重缺乏执行力(如某车型的后悬架断裂事件中,国家质检总局竟然给出“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的回应)、投诉渠道和内容透明度极差(你知道你的汽车出现疑似质量缺陷时该向什么部门投诉什么内容么?)等多方面问题。

四、车内空气质量

前两年奔驰、宝马的“毒车门”事件大家还记忆犹新,对于元凶的“沥青阻尼板”,在国外是明令禁止使用的,而国家有关部门当年并未有相关法规,汽车制造商为了节省成本,因此用沥青代替了水溶性涂料,这就是为什么进口的奔驰宝马没有“毒气门”,而仅仅是国产的车型出事。事后我国才开始对此讨论制定相关强制标准(之前只有个2012年出台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计划今年出台实施,然而今年过了一半了都还迟迟未见踪影。

五、保险标准

国内车险行业与国外的相比,也有了相当大的可提升的地方。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看重的更多是车价与保险价格的关系,而国外的则更细致得多。会考虑被保险人的性别、年龄、驾龄、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甚至针对不同的车型来制定不同的保险方案和价格。

六、年检、改装、报废制度

国外也有年检制度,但检测费用低廉,在确保汽车能安全行驶的情况下允许汽车更大自由度的改装。这样不但满足了车主的个性化需求,也很好地带动了改装行业,对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只要达到要求,更多的“老爷车”能继续合法流通上路,不至于像我国,目前国二标准的车就算环评合格,也因很难在市场上流通而被迫强行报废。

七、油品

先不说国内的油价有多高,就拿油品来说,我国车用油的含硫量是欧洲的80倍,美国的53倍,日本的15倍,烯烃含量是欧洲的3.2倍,美国的8.7倍,日本的3.5倍,而苯含量也是欧洲的2.4倍,美国的3.6倍,日本的2.5倍。这样差的油品无论对于汽车运转还是空气环境保护都有不小的危害。

总的来说,我国的制造业从80年代初基本没什么都没有,到今日能够造成自己的车、自己的发动机、自己的变速箱等,成绩是有目共睹。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度在一定时间内不与国际接轨这此也看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但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发展,相应的标准和制度也应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一是保障了广大国内消费者的应有权益,二是鞭策我国的制造业的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希望未来我们的标准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开上更放心的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