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虑放开合资汽车股比政策 不再保护汽车自主品牌?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40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曾表示国家正在考虑放开汽车合资股比政策,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市场热议。事实上,是否放开合资车厂股比也是当前中美BIT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强烈要求放开,双方谈判博弈激烈。

不久前,在一个有多家大型国有车企参加的讨论会上,与会者一致反对放开。对于是否应该放开合资车厂股比,以及股比放开是否正在临近,汽车业内多位专家也从各自立场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汽车行业内存在正反两派,并都从不同的利益考虑出发评估放开后对汽车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是否应做出必要的牺牲去换取新的发展模式。

在支持派看来,放开是大趋势,是市场化的必走之路;保护政策下出不了强大的企业,目前大型国企集团自主品牌普遍不强,甚至干不过民营自主品牌,就是证明。而且,主要合资企业都已经在进行下一轮的合资了,合资三十年都签完了,要改变相对来说也比较难。即使政策放开,美国企业之外的欧、日系外资短期内不太可能要求占大股。此外,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在下降,合资企业很多问题还要倚赖中方来解决,比如市场销售,中方拼命销售一些合资品牌还卖不出去,因此不是所有外资都有能力搞独资。


而反对派给出的理由就更多了,归纳起来,其观点包括:1)过去中国通过合资拿技术拿管理的路线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如果放开就连钱都赚不到了。汽车行业还是国内增长比较好的行业,要在制度上保障中方继续分享汽车产业增长的利益。2)自主品牌需要多一点时间发展来提高竞争力,现在有股比保护,国企央企还能做一些利润上的输血,去发展自主品牌;如果放开股比,它连这个输血的利润都没有了。而且所有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中方人员都要靠边站,更不可能学到好的技术和管理,发展自主就更没有希望。3)放开股比后,少赚一个点都是我们的损失,钱留在中国可以刺激中国的消费,刺激中国的投资,为什么要放开呢?4)如果放开,车企员工以及经销商的利益会有损失。5)中方失去股比就意味着失去企业决策权和话语权,那样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无法推动,没准还会导致市场无序和恶性竞争,最后连累消费者。

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反对派的核心观点就是如果不保护会更落后、更挨打,而他们给出的这些理由,更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刚刚起步时就被广为宣传的,一时成为了保护国内品牌的挡箭牌。但国内汽车市场这些年的发展实事表明,反对放开汽车市场的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与航空航天产业一样,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外国人是不会交换给中国的,这些属于他们的核心利益,也是他们为数不多还有优势的领域。对于中资企业来说,要真正意识到修炼内功、提升技术实力的重要性,否则就算股比保护也没有用。


需要看到的是,现在汽车产业的利润水平在国内还相对不错,行业压力并不很大,特别是大量国有车企在国家保护政策下活的很好,有的甚至就是吃财政饭。凭借自主品牌盈利的也很少,主要利润来源于合资车企。这些年来,他们几乎没有动力和意识来认真搞研发和市场开拓,错过了壮大自身的宝贵时机,而与此同时,像长城、吉利、比亚迪(002594,股吧)这类的民营车企虽然受国家保护有限,但其机制更加灵活,在市场的竞争中表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展示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也不太担心外资独资的竞争。可以说,现在的市场就是谁都能活,但再过些年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很多车企特别是国有车企,将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汽车市场的开放是早晚要来的,国家不可能一直保护,这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应有之义。从政策层面看,未来国家会保护几家有实力、能顺潮流生存下来的国有车企,让他们到国际市场进行同台竞争;但也同时也肯定会通过市场主动淘汰更多浪费资源的垃圾企业,推动业界整合,优化市场资源,“有保有放”将是未来的政策主线。


我们还认为,要塑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车企,要培育良好的国内汽车产业和市场,国家应下决心进行外部打破,用倒逼机制来推动国内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合重组,迫使国内车企减少对国家保护政策的依赖。当然,出于现实考虑需要给国内企业一些时间,但应把未来的政策方向清晰的传达给企业,使其不再心存幻想。另外,政策过渡期不宜过长,甚至必要时考虑提前开放汽车市场。对于国内的车企来说,须认清未来的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早做准备。


国家不会一直保护国内汽车市场,这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应有之义。从政策层面看,“有保有放”将是未来的政策主线。国家应下决心进行外部打破,用倒逼机制来推动国内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合重组,留给国内车企的过度期也不宜过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