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车企或涉嫌新能源汽车骗补 涉补贴金额近百亿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68

迟迟未能对外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终于有了动静!

点击这里看大图


9月8日,国家财政部向外公布了《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简称《通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报,并向外公布5家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予以公开曝光。

就在财政部这份通报公布的同时,一张更详细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核查处置结果”在新能源企业的微信群里流传开来。更多的主流企业都出现在了名单中。


财政部的“典型名单”

财政部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财政部的《通报》中明确提及骗补的这五家企业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财政部对其骗补情况和金额以及未来的惩罚都做了详细的通报,以下为五家企业典型案例的详细调查内容:

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 州)有限公司在 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 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

另外,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60万元。


“企业版通报”骗补名单

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新能源企业间传播的那份“重要信息通报”。与财政部仅通报的五家企业相比,在这份通报中,骗补企业达20家,涉及补贴规模未公布;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除了财政部公布的五家企业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业都涉事其中。

来自新能源企业的消息人士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同行的内部交流群中,这份名单在9月8日下午被疯狂转发,但消息来源已经难以探究。不过,多家新 能源企业相关 人士都对记者表示收到了这份信息。在这份名单中,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处置结果分为两类,一是骗补,包括三种情况:

点击这里看大图

第一类:有牌无车5家企业:少林、万达、五洲龙、吉姆西、苏州金龙。

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吉姆西取消整车资质,其他4家把问题车辆从推广目录中剔除。追回补贴资金。

第二类:有车无电12家车企:现代、吉利、福田、申沃、少林、力帆、天津比亚迪、安凯、唐山上汽、青年、华普、一汽客车。

第三类:标识不符(电池)8家车企:江淮、日产、恒通、飞驰、宇通、中通、南京金龙、吉利。

上述消息人士称,“有车无电”指的是只有一个空的车壳,并没有装载电池,或者一款电池装上去通过检查后,在拆下来装到别的车上。这种骗补手法是 经济观察报在 最早的新能源骗补报道中就重点提到过的手法。至于标识不符(电池),就可能是更隐蔽的骗补手法了。其中吉利涉及其中是因为该公司旗下的康迪微型电动车涉嫌 骗补。

该人士称,如果深究下去,这种车怎么拿到合格证,怎么一路顺利地通过一关一关的审核?这些都是揭开骗补行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环节。为骗补开“开绿灯”的企业和单位同样应该成为调查的重点。打击的应该是整个套取补贴的链条。

这份“重要信息通报”中对骗补企业的处置意见是:对上述1、2项20家企业,取消2016年补贴预拨资格;问题车辆2015年不予清算补贴,且2013-2014年的补贴也同时追回。但合规车辆可以继续销售。

第二类部分名单是“车辆闲置”的企业。具体为:1、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涉及补贴:16.96亿元;2、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

车辆闲置总计涉及补贴金额42.826亿元。对这些闲置车辆处置意见是: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区别对待,采取暂缓清算、暂清算50%,待一年后看车辆闲置情况,再做处置,如达到要求,则按达到要求年份补贴标准补齐补贴额度,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补贴。

在此前的调查报道中,借助关联企业或私下达成分成协议的企业来购买新能源,以获得销售订单,继而申请领取补贴,是较大规模套取补贴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五家骗补企业涉及补贴资金10亿元来看,如果这份名单属实,其将至少达到近百亿元规模(并给恶意骗补金额总数)。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没有权威机构对这份名单进行确认。


遏制新能源汽车骗补须完善补贴政策 严惩涉事车企

据报道,财政部日前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有关情况,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五个典型“骗补”案例。网民认为,遏制骗补乱象,除了重罚涉事企业,还需完善补贴制度设计,建立严厉的行政、法律追责。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过度依赖政策庇护,补贴适时退坡,将倒逼企业弥补短板,推动行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严惩涉事车企

“大额度补贴却成为非法之徒的敛财工具,非常可恶。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是骗了一些补贴那么简单,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都受到伤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一问题值得深思。”网民“丁华杰”说。

网民“杜才云”称,五家企业就骗补10亿元,如果再不下“重手”,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后可能就成了国家抱养的“懒犊子”。假设所有车企都玩虚的,这与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初衷大相径庭,不重罚不足以表明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雄心。

有网民指出,新能源汽车骗补已成公开的秘密,对骗补者的处罚决不能轻描淡写,建议对新能源汽车骗补案件一查到底,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还有网民称,除了处罚无良厂商,还应追究相关部门监管、审核失职的责任。总之,要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

补贴适时退坡

“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让补贴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充分尊重市场和消费者。解决这一问题,制度首先要合理。”网民“晓枫说”写到。网民“徐冰”表示,在经济政策方面,“补砖头”还是“补人头”虽然存在争议,但从经济学规律而言,一般公认的是“补人头”的效率要远高于“补砖头”。因为“补人头”是让市场发挥作用,让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钞票,去选择谁才是“好砖头”。

网民“赵士勇”认为,政府制定各类补贴,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也曾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只要有补贴,就会存在骗补的风险。所以,政府应该严格控制和收紧各种财政补贴,减少资质审批行为,采用税收等市场化方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否则补贴不但无法起到作用,反而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网民“舒圣祥”也表示,事实一再证明,政府补贴给钱,引导企业在某个领域加大投资,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多大,终究还是市场说了算,政府当然可以在政策上引导,但不能造成企业的过度依赖。近期,财政部门已经表示将提高产业扶持政策的准入门槛,适时采取补贴退坡的办法,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