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汽车后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17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业内朋友问小可:汽车后市场这么热闹,资本你来我往,消息风起云涌,会议连绵不断,是不是说明这个市场竞争已经很充分了,如果现在进入,还有机会吗?希望小可做点分析。

小可才疏学浅,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不过青春之际,有幸目睹中国汽车15年发展之高速状,进而有幸目睹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之一斑,积累了一点点皮毛。这里就斗胆试着分析分析,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来他山之玉,再供业内朋友们参考。

发展阶段判断之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定位;小可一直认为,想要知道能不能参与一个行业,最重要的也是得先了解整个行业发展大势,尤其是其当下处于何种水平,即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定位。

正如当年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许多人满心迷茫,以为终将亡国;后来抗日稍显成效,又有人提出中国将会“速胜”之际,老毛站了出来,写出了那本高瞻远瞩的、后被列为世界十大军事著作之一的《论持久战》一书,提出了抗日必然要经历“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和“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三个时期,点燃了各阶级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火,并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事实证明,对事物发展阶段的判断多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心、关系到投入、关系到行动策略与实施过程等等各个方面。

初级阶段三大特征

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小可为此搜集过一些材料,但只搜到一个论述,大致是按照服务对象来分的,把我国后市场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6年,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基本是公务车;第二阶段是1997-2006年,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公务车为主,私车15%;第三阶段是2007-2010年,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服务对象:私车50%公务车50%;第四阶段是2011年以后,汽车后市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私家车为主。

小可认为,这样的分法,虽然也有一定意义,但却叫人看不出汽车后市场的机会在哪里。放眼长远,小可认为,我国汽车后市场目前还处于并将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里,都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具有三大特征。

特征一:法律尚不健全

鲁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套用一下,这个世界,本没有法律,只是社会慢慢地成熟了,就有了法律,并且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越来越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法律。一个行业发展成熟不成熟,主要看相关的法规健全不健全。

汽车后市场和新车市场发展密不可分,我国公认的“家庭轿车元年”为2001年,迄今也就是16年。这意味着,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就算和新车同步,其实也不过是16年,前述的服务对象基本为公务车的1990-2001年间的阶段,小可认为,基本属于粗方式发展的原始阶段。16年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所以汽车后市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是十分健全。另外,汽车后市场涉及多个领域,目前放眼望去,我国法律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主要是从汽车后市场的细分市场的角度制定的相关政策,很多还谈不上法律,而是法规,个别领域,甚至还是法律的真空地带。但最近两年,有迹象显示,关于汽车后市场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加快制定的过程中。

特征二:市场尚显混乱中

主要又表现在,投资主体众多,有国营、有民营、有私人,谁都想吃一口后市场的蛋糕;有单干、有直营、有联盟,谁都想分一杯羹;有一心一意做实业谋真正发展的,有崇尚“唯快不破”发展连锁只为吸引资本套点现的;有只做“引流”赚点快钱的互联网公司,有从线上走到线下来一探市场水之深浅的,也有从线下走向线上想要跟上移动互联时代步伐的;有公道收费的,有欺客户面生多收费,更有根据当日心情乱收费的;有夸大故障多修理的,有只换不修赚轻松钱的;有汽车零配件以次充好,或用非原厂件冒充原厂件的……维修厂看上去有40多万家,但真正能解决客户问题的,并不多;维修连锁企业看上去遍地开花,但真正实现全国各地连锁的,还没有。

更有同行相嫉,互相吐口水的。就有一家连锁企业,看另外一家发展得好,心里不爽,暗地里叫第三方在网上编故事吐对方的槽,对方看到之后,又回头说这家连锁企业不好,引起口水大战升级,业内称为狗咬狗,车主看了当热闹的。

特征三:老总尚在赶场子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其实是说,在看不到本质的情况下,你要多看看表象,然后加上自己的分析,才能接近或者发现事情的本质。小可发现,许多汽车后市场企业的老板或者CEO 们,都非常忙碌。每天不是在自己的企业里开会,就是去别的企业里开会;不是在自己的城市里开会,就是去别的城市里开会;不是参加汽车服务世界的大会,就是参加AC汽车的大会;不是在国内的企业考察,就是到国外的企业参观……总之,他们非常忙碌,他们忙于宣传自己企业的理念和实践,他们希望通过媒体的声音,吸引业内人士和车主的关注,他们喜欢时不时放出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吸引媒体报道,因为实在花不起巨额的广告费。这令人想起吉利当年,李书福先生接待各路记者时,经常有奇思妙想说出来,放到媒体上,就很是轰动,吉利受用,媒体也受用。那时候,大家仔细想一想,不就是汽车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