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未来汽车传统属性
新能源及无人驾驶是汽车行业两座喷薄的火山。新能源肩负着国家解决潜在能源及环境危机的重任,在政策红利下及技术支持下,与智能驾驶不断融合,并朝着无人驾驶的方向一路前行。可以预见,一场由技术变革主导的朝着新能源和无人驾驶靠近的时代沙漏已然开始计时落地。汽车行业的传统属性正在被新能源、无人驾驶及其所构建的智能网联汽车重新定义,其外延也不断得以拓展。人、车、手机、生活之间的智联互通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新蓝图。
人工智能引导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谷歌阿尔法狗以4比1的战绩击败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而近日它又靠积分挤下中国围棋选手柯洁成功登顶围棋世界榜首。号称最难战胜的"围棋"也被人工智能"攻下",引发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如今,人工智能已涉及人类社会多个行业领域,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风向口。而在汽车领域,人工智能也默默牵引着一场从传统向未来的变革。
无人驾驶是当今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这种无需人类操控,像拥有自我意识般能自行移动的汽车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不过若是依据保千里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德毅院士所形容"将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看作是一台轮式智能机器人",或许就容易理解的多。
这些轮式智能机器人以探测器为"眼",以可不断深入学习上传的大数据为"脑",从而实现自我快速移动。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当汽车的支配者完全由人变为人工智能时,就是无人驾驶来临之日。由此也可看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无人驾驶实现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引领无人驾驶时代来临的重要主角。
为求抢占智能化高地,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国内高科技公司凭借自身在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方面的优势,研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抢先在无人驾驶领域站稳脚步。
2016年6月17日,在中国汽车智能驾驶产业高峰论坛上,保千里发布智能驾驶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是对公司"汽车夜视主动安全系统"的全面升级,除了原有的路况预警、远程夜视、眩光屏蔽、雾天透视、雨天透视、行人提示预警、车道偏离预警、激光夜视、防撞预警、行车记录、手机互动互联十一大功能,还增加了ADAS技术、360°球形全景技术、高清夜视、毫米波雷达技术、及毫米波雷达与图像智能算法双系统深度融合技术、车规级智能驾驶平台技术、车内以太网技术等。本次发布的系列新产品是多项智能技术在汽车电子中的最新应用,构建了一个集高清夜视、主动安全、车联网、智能驾驶为一体的智能驾驶平台,提升了汽车驾驶的智能化、安全性、汽车操控的便捷性与汽车乘坐的趣乐性。
2016年7月6日,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在杭州共同发布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RX5主打互联的车型配备了10.4寸大屏幕并搭载了YunOS智能操作系统,产品与系统结合可实现语音控制、多角度摄像、远程操控、地图更新等各项功能。汽车今后将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如同手机一样,汽车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移动互联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全新阶段。
新能源是无人驾驶必经之路
政策导向的利好使新能源行业呈现井喷之势。虽然因为动力电池短板,新能源汽车广为大众所诟病,但节能性及环保性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当今国际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的解决,而且随着动力电池不断加深研究,性能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已然得到验证,成为未来汽车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而特斯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异军突起,成功打乱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市场格局。迫使传统车企在巨大的市场及政策导向冲击下寻求转型。一时间通用、福特、大众等传统车企纷纷开始研发、量产新能源汽车,于此同时,传统汽车行业将因为国际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影响而日益衰微。
可以预见,在未来,新能源将是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且将成为无人驾驶的重要载体。特斯拉的异军突起正是最好的说明。新能源成为各大车企布局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制高点。
国内外企业纷纷借师新能源,以求在未来的汽车行业占据先机。
国外的福特将苹果的Carplay解决方案应用于其最新的新能源电动车、谷歌也加紧了电动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力图抢占时代先机。
国内的保千里则于今年的6月13日通过官方发布公告,宣布入股柳州延龙汽车。而柳州延龙汽车则是一家具备经国家工信部批准的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生产资质,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意味着保千里将可以通过柳州延龙汽车这一只生力军,迅速挥师新能源,并借助自身成熟的产品优势,整合产业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完善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加速对未来新能源及无人驾驶行业成果的分享。
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
对未来汽车更便捷、舒适的追求促使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发展,而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又指引着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来临,汽车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亦是如此。国际能源危机加重及环境污染加剧的大环境下,发展新能源已上升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战略方针,其势亦难阻挡。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化、新能源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想象一下,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的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已初见端倪: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这台汽车节能环保,不会对环境资源造成压力;它还能成为你的"朋友",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成为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等。是不是很诱人?
近日,有媒体援引工信部官员的表态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已基本完成,准备于8月对外发布。该路线图描绘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发展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即将公布的消息也给A股相关概念股带来了利好。券商分析认为,与ADAS技术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将获益,包括保千里(600074)、星宇股份(601799)、拓普集团(601689)、亚太股份(002284)、双林股份(300100)、中国汽研(601965)、万安科技(002590)等。
这个属于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时代正朝着我们走来。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资料来看,仅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等国内六大汽车企业到2020年的产销目标就超过3000万辆;按照产能利用率80%计算,这六大汽车企业到2020年的汽车产能将达到3800万辆左右。
如不引导产业有序发展,2020年全国汽车产能可能将高达5000万辆左右,而届时销量可能只有3100万辆左右,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其实,从市场实际销售情况看,某些汽车尤其是重卡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近年来,国内重卡行业持续低迷,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几乎跟钢铁行业一样,到了“论斤卖”的地步。与此同时,轿车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当前,无论一线城市
还是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城市汽车保有量都已经趋于饱和,为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很多城市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对居民购买汽车上牌方面也正在逐步设置各种门槛,市场对轿车的刚需已成明显下降趋势。此外,二手车、租赁车、网约车等突显个性化的新型市场兴起势必也对居民的汽车消费带来很大影响。按照各个汽车企业扩产目标,未来5年,我国汽车行业出现全面产能过剩基本没有悬念。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汽车市场尤其是家用轿车需求一直都非常旺盛,私家车也成为许多城市现代家庭所追求的“标配”。但是随着收入增长放缓,尤其是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城市道路拥堵所形成的客观现实,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已经变得更加理性,除了着眼价格之外,更看重的是性价比,而这恰恰是很多国产品牌汽车的“短板”。令人担忧的是,众多国内汽车企业,受到长期以来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和传统消费心理的影响,依然在走“薄利多销”甚至盲目扩张的路子。目前,除了各大厂商“雄心勃勃”制定出5年扩产计划之外,一些本身就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汽车企业也在步步紧跟,“汽车大战”似乎难以避免。
笔者认为,如果仅仅从国内汽车市场来衡量未来汽车产能过剩未免过于狭隘,也应该看到国际汽车市场的更庞大需求。要预防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就必须以突出创新技术和性价比为前提,在汽车核心技术的“中国创造”上做足文章。还应该看到,未来5年或是更长时间,我们不再有劳动力红利的诸多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惟一出路只有在创新上走在国外同类汽车企业前列。因此,防止未来汽车行业全面产能过剩的出路有两点,一是提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汽车产能,防止低端汽车产品过剩带来的价格大战。二是及早谋划走科技创新进军国际市场之路,对于产能落后又缺乏创新意识的汽车企业及早进行转型或整合,集中优势进行强强联合。只有提前布局谋划,才能避免产能过剩造成的各种乱象。
总之,从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趋势来看,燃油汽车行业的未来非但不是一片光明,更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尤其对于国内很多需求较为强劲的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普遍进入居民家庭已没有悬念,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无止境。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对汽车行业进行科学布局和谋划已经时不我待,而且越早越能“防范于未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