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后来者能从“老司机“嘴里分一杯羹吗?
当下,无论是传统的汽车企业,还是互联网跨界新秀,还是各路资本大佬,甚至类似格力这样的家电企业,都纷纷跃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大潮。新能源汽车前景虽然美好,但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确定性、政策多变导致的市场不稳定性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还需要这么多新加入的汽车品牌吗?“后来者”还会像特斯拉那样脱颖而出吗?
8月26日,寰球汽车集团、V讯网在北京共同主办了“新势力 新思维 新希望——中国汽车发展趋势论坛”,论坛主题充分聚焦:汽车市场到底需要不需要新加入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与会嘉宾多数是新进入汽车领域的后来者。他们加上全部身家挤入汽车行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更有切身的体会和周到的考虑。
刚刚寰球汽车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程远做了30多年汽车报道,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可谓了如指掌,他痛斥中国汽车管理部门反对“散乱差”、不允许国内民营企业造车的政策,这个政策把进入产业的大门关得很小,对产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使我们失掉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很好的发展机会。还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恶果就是,活着的企业活不好,该死的企业死不了,很多企业只要把资质保存了就可以养家糊口。
“竞争只有好处。我们老是说过度竞争,实际上没有过度竞争,因为说过度竞争的人是不懂经济规律的,经济规律本身有一个调节作用,一旦过度竞争它会自动退出。我们的出租车管理很失败,就是我们怕过度竞争。新进来的汽车品牌,我觉得你们的机会大大的有。”程远说。
但即便如此,这些新进入的品牌依然遭到了业界的很多质疑。北京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潘玉明总结,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创新?一个是体制文化,一个是族群文化障碍。中国的族群文化比世界其他地方来得更猛烈,更顽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制干不过它,比如说最近奥运会刚结束,李永波和刘国梁的比较,还有一汽汽车的负责人说过,我的捷达卖的挺好,为什么要创新?我们这种创新的阻力不一定来自于我们的体制,而更多的是来自于族群。
那么,面对质疑,新进入的品牌怎么看?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大兴的比喻十分巧妙,他说,全世界每天诞生36万婴儿,汽车为什么不能接受新进者?“汽车市场还需要新品牌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今天很多的老师和同行都不用研究了,我们已经做了,有若干个理由告诉你,中国是需要有新品牌的,是因为有些老品牌是需要死掉的。我是70后,我写了一句话,没写出来,我想难道中国一百多个品牌就不能容忍几个70后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推陈出新?”
“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老鼠。这句话足以证明我们到底怎么走,需不需要一个新品牌。因为很多诞生的新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严重的变化,所以说有一拨新的消费群体在诞生,因此很简单就必须需要新品牌,就是这个理论。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老鼠,是因为我们诞生了很庞大的一批90后消费群体,所以我们需要用新品牌去诱惑他们。”龚大兴幽默地说。
刚刚杀入SUV领域的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明表示,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共存的,竞争越激烈,机会就越多,虽然大鱼吃小鱼现象很多,但是快鱼吃慢鱼现象也是有的。作为新企业,后发优势是汉腾的机遇,汉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始,站得高看得远,对于新技术、新思维,有更好的接纳度。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公关与数字营销部执行总监果铁夫表示,宝沃的市场空间是存在的:那群真正对于高品质德国车有需求,对于新能源、对于智能化产品有需求,可能他的社会经济地位并没有到那,但是他对于这种需求已经很明确的这群人,我们就是要打破豪华与大众之间的藩篱,我们把一款真正的豪华车产品给他们,但是只有一个非常亲民的合资或者大众车的价格。
对于后来者如何脱颖而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文魁分析说:新汽车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不一定是高新技术原创最厉害的,但是有几点事需要强调的:第一是整合能力,可能原创的研发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整合能力是最强的;第二是应用能力,就像爱迪生的很多发明其实是别人的,只不过是应用能力强,把它变为了产品;第三是推广能力,好的产品要推广出去才行。
最后,与会嘉宾认为:世界上不存在过度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多赢: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形成特有的自主开发成果和经验,同时,自主创新模式不仅是技术开发能力的提高,也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提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