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三大新动力:信息化 品质化 智联化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32

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泰达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早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被称之为中国汽车产业“达沃斯”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供给侧改革 新动力重塑”,通过一系列专题会议讨论和演讲展开深度研讨。经过讨论后基本达成共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品质提升、智联化汽车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动力。

■ 新动力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动中国汽车转型升级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第一,汽车产业的产销量增速约为GDP增速的1.5倍,市场规模接近2500万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汽车的产销量也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从而进入微增长状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未来五年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类要素成本的上升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互动应该是“十三五”时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逻辑。从产业链方面看,通过信息化的升级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产业链的长度,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难度。从价值链方面看,消费需求从购买向共享转变,汽车的购买主体将出现重大变化,汽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要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一体化的出行方式转变。从创新链方面,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行业生态。

■ 新动力2

品质是自主品牌

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我国虽是汽车第一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数量上面具有较强的供给能力,但品牌竞争力不足,仍然难以与合资品牌抗衡。在面对小康社会建设加速、城镇化水平提升、消费升级潜力释放等变化中,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现象已经显现。“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存在短版,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创新体系仍需完善,企业实力亟待提升,监管工作有待加强,产业过剩的风险开始显现。”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下一步,改善产品品质来提高品牌竞争力是自主品牌的主要途径。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吴松强调:“坚持品质保障,打造高端品牌,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高的效率提供优质有效的供给。”

■ 新动力3

智能网联汽车

机遇大于挑战

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保、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市场扩大开放后的合资合作的格局也可能对中国品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对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讲,机遇大于挑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发展的突破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认为创新驱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三大力量,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有助于实现产业聚焦,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于凯也表示面对变革与机遇,各汽车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应正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需加强学习,相互融合,同时创造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链接

2016年C-NCAP第三批车型结果公布

本次C-NCAP结果公布恰逢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本批发布结果共涉及6个车型,分别为斯巴鲁XV2.0i舒适导航版、长安福特金牛座2.0L时尚型、华晨宝马X1 sDrive 18Li尊享型、华晨金杯750 1.5L旗舰型、吉利博越1.8T自动两驱智慧型、东风日产新蓝鸟1.6L CVT智酷版。从公布结果来看,除金杯750 1.5L旗舰型获得两星评价外,其余车型均获得五星评价,其中吉利博越1.8T自动两驱智慧型获得了最高分58.2。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