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回归技术立业
补贴减少、准入收紧,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继续保持突飞猛进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路径:回归技术立业。
新能源汽车在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6年虽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相比去年已明显放缓。这其中,既有新能源汽车企业自身的调整,也有补贴退坡的因素影响。业内人士认为,频出的政策不仅意味着政府将逐渐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补贴中退出,还加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专业性、规模科学化,使得市场化调节成为主导。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就表示,“未来中央财政将突出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扶持政策,完善补贴政策,放弃普惠式补贴。”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正在收紧。近期,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接连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以下简称《准入规定》)、《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管理部部长詹文章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准入收严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好事,规定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詹文章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曾召集业内企业讨论准入政策,当时认为准入太松会导致市场水平参差不齐,而准入太严则对规模发展有损。“现在的准入规定是较为适中的,我认为市场最终会保持在10家左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他同时建议,在准入规定落实的同时,应增加补贴的门槛、削减补贴额度。“通过政策的引导,让行业企业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发展靠的是领先的技术而不是补贴和营销手段,不能本末倒置。”
市场放慢脚步迎来调整期
2015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400万辆,领跑全球。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9万辆和1283万辆,同比增长6.47%和8.14%,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3.83个和6.7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的产销量均有望达到2500万辆左右。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也在高速发展。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7万辆和17.0万辆,同比增长125%和126.9%。
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数据依然可观,但相较于去年同期190%倍和180%的增长幅度明显有所放缓。汽车业资深专家张志勇认为:“增速下滑的原因不外乎补贴退坡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频出导致企业自身规划调整。”
从补贴来看,宋秋玲认为,“补贴政策的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但长期执行容易使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重复扩张。”因此,国家将对现行的补贴政策进行更严谨的收紧政策。
从准入政策上来看,企业必须告别散乱的营销模式,重新正视自己的企业资质。
为了达到《准入规定》,相当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从技术标准、规模、环保等角度提升。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规模放缓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也是企业更慎重对待投资的表现。”
新能源汽车市场要告别散乱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的研究分析显示,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散乱问题突出,有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不错,但也存在行业散乱、盲目投资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重视,防范风险,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料显示,2016年国内已有超过20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而2015年仅有140多个企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5月,100多家企业生产车型70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约为150辆。其中,新能源客车企业近50家,涵盖车型47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约为55辆;新能源专用车企业50多家,涵盖车型14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为20辆。
而《准入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国家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指引市场走向正轨。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为了获取高额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项目都是匆忙上马,动力电池技术和整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水平较国外差距较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两项指标较低,导致车体过重和续航时间过短。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安全性并不高。
《准入规定》一旦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未来被要求需具备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和匹配能力。这样一来,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研发费用将成为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门槛,一些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强的企业或被挤出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未来将逐步退出,新能源汽车积分和传统能源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挂钩等新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遇到最大的一个坎儿——补贴如果没了,准入资质也收紧,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发展下去?
技术,还是技术
“先胖不是胖,后胖超先胖。”詹文章打趣道:“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企业太多,很多企业只是靠着骗补生存,政策引导下实力强的企业最终会笑到最后。”新能源汽车没有补贴基本没有利润,他以北汽新能源为例,“我们上半年产量1.5万辆,全年计划为3万~5万辆。没有补贴的话,乐观预计5万辆的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开始盈利。”
而国内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代表——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营销经理仪芳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我们计划今年生产3万辆,这个量上可能有望开始盈利。”仪芳媛强调:“重工业产品不像零售业,技术没有进步时,去掉补贴,所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只会更大,但是随着《准入规定》的推出,我相信市场还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企业。”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鲍文光则认为,从技术阶段来说,目前全国做新能源车的企业都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
其实,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观点就是“技术为王”。詹文章说:“企业规模做多大最终取决于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目前看都是暂时的因素,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没有超人一等的技术作支撑,降低成本,这个市场只能成为一场短暂的‘狂欢’。”詹文章坦言,目前就北汽而言想盈利都很吃力,更不要说其他规模更小、技术水平更弱的企业了。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通病是心态浮躁,企业太过注重营销和申请补贴,对于产品本身的投资并不够。这也就是说产品链不聚焦,没有抓到要点。”对此,詹文章建议,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对技术进步、规范守信的企业进行正向激励;二是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创新上,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产生骗补行为,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力度不断档。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