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最后一公里:刚火起来的平衡车为什么消失了?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985

摩拜和ofo小黄车的火爆,无不在证明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庞大且难以忽视。

但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平衡车?忘记了这个在最后一公里里程上渐行渐远的身影?

火爆

2015年可谓是平衡车火爆的一年。

有相关数据显示,仅2015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出口电动平衡车约210万台,贸易金额约23亿元,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内平衡车出口量已超过1000万台。2015年,单深圳这一城市,在高峰期的月出口量就超过了200万台。

再从另一个层面解读这个可怕的市场增速,在浙江永康,平衡车生产企业的数量仅用了一年时间从个位数拉伸至三位数,出口量占到全国的20%。

“保守估计正规一点的生产企业就超过200家,这还不包括那些作坊式、组装式的生产者。”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道。

滑铁卢

但这一巨大增幅却在2016年初惨遭滑铁卢,除了遭遇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禁令,亚马逊等电商还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先后在美国、英国下架了所有来自中国的该类产品,导致中国平衡车出口市场严重缩水,而后回到国内,最近上海北京在相继出台规定,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路,违者处罚金额10元,金额尽管小,但也足以表明监管部门的态度。

专利之争

其实平衡车市场分为三股势力:一是平衡车鼻祖Segway、纳恩博和幕后小米等以投资收购方式组成的民营阵营;再者就是杭州骑客、浙大、美国IO Hawk和数百家深圳加盟代工厂以产品先于专利方式组合的产学研“半国家队”阵营;以及美籍华人Shane Chen和美国品牌Razor为代表的专利先于产品的境外阵营。

而从2016年3月开始的同行碾压、专利之争,更多是体现在后二者之间的对峙。据悉,在Razor发起的第一次诉讼之时,就导致了国内将近100万台的库存无法正常销售,相关贸易公司的损失金额高达5亿元,直接影响的从业者超10万。

安全,安全

2015年12月,因电动平衡车起火事故增多,亚马逊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下架了所有来自中国的该类产品。今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发出禁令,禁止进口侵犯产权专利的“某些个人交通工具”,国内十余家品牌平衡车均在禁售之列。最近上海北京在相继出台规定,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上路,违者处罚金额10元。

平衡车事故频发,一方面归类为产品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的路面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城市交通道路路面状况形态各异,平衡车不能到达任何一个地方,目前都尚未单独隔离出一条自行车道,更不用提平衡车了,相关部门不会为这个更小众的市场划多一条道。

要么改进,要么转型

在相关规定面前,平衡车企业们要么改进产品,要么转型。

据亿欧观察,更多的是倾向于后者。纳恩博在2016年的战略上更多强调了平衡车的娱乐属性,还横向延伸了产品线,推出了纳恩博家用机器人,而乐行天下则是在一个月前推出了电动车“乐行天下P1”,来自常州的爱尔威更是直言减少了在平衡车上的投入,将更多精力放到了电动助力车上。

再见了,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这个市场并不好做,也鲜少在这最后一公里里程上窥见平衡车的身影,更多的,它们出现在了公园、动物园等公共区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