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圈高管密集离职 汽车高管人事动荡风云变幻

发表于:汽车用品网(www.qicheyongpin.com) 浏览次数:9444

2015年,在国内车市遭遇超出预期的寒流突袭、汽车行业反腐风暴和互联网跨界造车猛挖“墙角”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传统汽车企业经历了近年来少见的大量密集的人事变动。

某种意义上,2016年仍将是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和人事震荡的一年,一方面宏观经济不景气、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市场销量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互联网造车的推进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更甚,各大车企都为应对车市新形势而或多或少地做出了各种战略调整,如今“赛程”近半,汽车圈人事又再度风云变幻。

峰回路转

付强挥别沃尔沃

5月16日,沃尔沃中国发布官方声明,称“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先生因个人发展原因辞去职务。”尽管几个月前付强才亲自否认了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其将离开沃尔沃的“谣言”,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出峰回路转的戏码让业界多少有些意外。在落脚沃尔沃之前,付强先后服务过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如今的上汽大众)、北京奔驰等几大国内知名汽车企业,是一名具有丰富的豪华品牌销售与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2012年付强加盟沃尔沃,全面负责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与客户服务工作。在他任职的头两年时间里,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有目共睹:2013年销量同比大涨45.6%至6.11万辆,2014年再次实现同比32.8%的大幅增长,在此期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超过美国,一举成为沃尔沃全球第一大市场。可以说,付强对沃尔沃汽车国产初期销售局面的打开和后期服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身居要职的付强为何出走?

沃尔沃方面目前只是给出了现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袁小林将兼任中国销售公司临时负责人的消息,对付强的继任者和付强离职的具体原因与去向都没有透露。这也引发了业内的诸多猜测,主要的两种说法,一是为去年沃尔沃在华销量表现不佳负责,二是其不满在沃尔沃中国区权力受限,良禽另择佳木。

从业绩层面来看,一方面,2015年沃尔沃在华销量与2014年几乎持平,仅完成年度10万辆目标的81%,与其在全球范围内销量首次突破50辆的可喜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虽然沃尔沃曾将2015年定义为“品牌年”,但2015年7月上市的提升品牌形象的旗舰车型XC90却“高开低走”,上市不久优惠幅度就高达14万元,终端价格进入65万区间,在品牌和销量两个层面未能完成“目标”。付强自己也曾公开表示:“沃尔沃并没有完全跟上2015年豪华车市场的整体增长率,这跟此前我们所设的目标是有差距的。”

有力难施

引咎离去还是另谋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业绩表现不佳担责似乎有道理,但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CEO拉尔斯?邓谈及付强的离开时表示:“付强是业内少有的营销和管理人才,他在任期间为沃尔沃销售公司的业务增长开创了全新局面,在释放沃尔沃品牌魅力的同时,他出色地完成了中国成长战略的重要部分。我们衷心感谢付强付出的努力,也衷心祝福他再出发一切顺利。”言谈之中只有感谢与祝愿,并没有不满或责备的意思。

这就引出了第二种解释,即压力山大有力难施。进入2016年,德系三驾马车依然强势领跑,奔驰4月销量同比大涨32%,奥迪更是以5万辆的可怕数字登上4月的销冠,二线阵营的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等也表现不俗,而4月沃尔沃在华总销量仅为2.59万辆,同比下跌6.7%,按照这个趋势,很可能在2015年的销量基础上原地踏步,这对于要在今年寻求增长的沃尔沃和付强显然都是极大的压力。而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自沃尔沃亚太区总部成立后,付强从以前的直接向沃尔沃瑞典总部领导汇报,变成了向亚太区领导汇报,大幅削弱了其作为中国市场的负责人在战略制定方面的实权,无法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一来,顶着销量提升压力又有力难施的付强或许再继续也难以扭转局势,不如及时抽身另谋高就。

当然,这两种解释都仅仅是猜测而已,付强本人的说法是此次离职是为了“再挑战自我一次”,或许真的只是按照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规划,为了突破上升的天花板而寻求更高的发展。而从其离开沃尔沃时的职位等级来看,跳槽至其他车企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加盟如今势头凶猛的新兴互联网造车大军或选择汽车产业链中的创业公司甚至自己创业。

巧合的是,付强挥别沃尔沃的消息公布的同一天,前英菲尼迪中国区总裁戴雷的送别会也在北京举行,其已正式走马上任和谐富腾汽车CEO,开启互联网造车生涯,或许这也将是付强未来选择的路径。

有功无过

陈雪峰离开广汽菲克何解?

就在沃尔沃宣布付强离职的前一周,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菲克)销售部高级副总裁陈雪峰也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广汽菲克内部人士表示其是“因个人原因离职”。据了解,陈雪峰将在5月底交接工作,继任者已经确认为广汽菲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网络发展管理部副总裁戚晓斐。在接替陈雪峰之后,其将负责渠道发展与销售工作。

2011年加入克莱斯勒(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副总的陈雪峰,被业界公认为在经销商管理、网络优化等方面很有一套,在其带领下,2014年的克莱斯勒在华销量突破10万辆,无疑是广汽菲克的一员大将。

今年前4个月,广汽菲克实现了3.97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达211%,基本完成了广汽菲克今年定下的国产车销售16万辆目标的1/4,并成为广汽集团中增速最快的子公司。虽然品牌旗下的菲翔、致悦前4月销量分别为4509辆和2801辆,分别同比下跌51.9%和18.2%,数据并不好看,但去年投产的国产Jeep自由光已经成长为广汽菲克的中流砥柱,以3.24万辆的销量为前4个月的大幅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第二款国产车型全新Jeep自由侠已经于北京国际车展公布了14万起的预售价并将在本月底上市,还有一款紧凑型SUV将在广汽菲克的广州工厂国产,可以说形势大好,完成全年销量目标问题不大。

在整体销售趋势向好,且新产品营销急需发力的关键时刻,主管销售且有功无过的陈雪峰离职,似乎比付强挥别沃尔沃更难理解。或许在广汽菲克看来,陈雪峰的出走对于品牌营销层面的影响并不太大,更紧要的问题是克莱斯勒进口车网络和广汽菲亚特的经销商网络的合并。

在2015年实现国产之后,广汽菲克拥有菲亚特、克莱斯勒、JEEP三个品牌,目前共有约400家经销商,根据规划到2018年经销商销售渠道将拓展到500家,届时所有经销商将统一销售菲亚特、克莱斯勒进口和国产车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郑杰曾表示,“网络整合的速度、本身的复杂度,我们应该是近几年在行业里面最复杂的一个”,而戚晓斐的上任将有利于加快广菲克渠道和销售的融合。

有意思的是,近日还有媒体称陈雪峰极有可能加盟沃尔沃,填补付强离开后的空缺,且几位广汽菲克的区域经理也将追随陈雪峰跳槽。这一消息目前未有官方回应,不过对于在中国市场面临着销量与品牌双突破双重重任的沃尔沃而言,陈雪峰也的确是一个可用之才,如果此事成真,那么付强与陈雪峰两人的离职都有了更好的解释。

助攻本土

打越晋调离东风日产回归主场

就在付强确认离职的第二天,即5月17日,东风汽车集团也发布了一则人事任免公告,称从7月1日开始,现任东风日产总经理打越晋将调任回日本国内,担任日产汽车RSVP(地区高级副总裁),负责日本国内市场营销相关业务,并配合与协同日产-三菱汽车联盟日本市场相关事宜。与此同时,现任墨西哥日产的社长Airton Cousseau(埃尔顿?顾索)接任东风日产总经理。

东风日产的母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关润对打越晋在东风日产任职期间的表现评价颇高,他认为,2年来在打越晋的领导下,东风日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东风日产向中国市场投入了8款新车、大连新工厂顺利投产、电动车也实现了现地生产,2015年首次达成了年销量100万台的目标。

打越晋自2014年4月上任以来,仅仅2年就返回日本总部,打破了东风日产总经理历来任期4年的惯例。按照业内的看法,打越晋调回日产总部,一方面是为了助攻大本营,因为近来受日本本土市场消费税率提高和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响,日产汽车在日本本土市场出现了市场份额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协同处理日产收购三菱汽车的相关事宜,随着日产并购三菱汽车达成初步协定,日产汽车举报三菱汽车“油耗门”造假而受到的负面影响应当迅速消除,而且大型车企收购案并非一蹴而就,后续还有许多工作。有趣的是,如果日产收购成功,那么三菱在中国的两家合作伙伴东南汽车和广汽三菱也必然受到影响,很可能再引起一轮汽车行业的人事变动。

而对东风日产而言,打越晋的接任者——一名美洲籍高管出任东风日产总经理当属首次,同样打破了历任总经理均为日籍的传统。尽管埃尔顿?顾索曾有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任职的经历,且在2014年3月成为墨西哥日产汽车社长之后,带领日产在墨西哥市场取得了销量冠军,但其在异国成功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否移植至中国市场实现水土交融,并克服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东风日产中方管理层良好合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自主巨亏

李峰“被离职”是派系斗争?

而相比沃尔沃、东风日产和广汽菲克,最近因人事变动最受舆论关注且阵仗最大的,当属北汽集团。

4月底北京国际车展结束之时,关于北汽内部的人事变动消息就不断曝出。综合媒体的报道,目前北汽集团有12位副总以上级别的人员职位将面临调整,总计调整的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有近100名的规模,主要涉及北汽股份、北京现代、昌河汽车等多个业务板块。其中,北京现代销售本部销售管理部部长李一秀将升任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监樊京涛将调任北京现代销售本部销售室室长,此外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继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宝、北汽股份财务总监姜小栋、海纳川总经理李学军、北汽股份副总裁张华燮等均出现职务变动。业内人士认为,发生这样的调整,根本原因在于北汽自主品牌与北京现代均在销量上遇到一定挫折,双方均需要重新调整发力。

而在一众人事调整安排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条“假消息”。5月初,业内突然曝出“现任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峰将于近日离职,具体原因不明”的消息,随后有网络媒体将此传闻与李峰主导的北汽自主品牌在2015年巨亏87亿元的情况联系起来。

离职传闻随后在5月中旬的北汽绅宝X35试驾会和上市会上被李峰亲自辟谣,同时还特别说起了北汽高层大规模轮岗的调整初衷:“调整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π计划,而今年又是‘十三五’的起步阶段。调整方向主要有三个,包括合资反哺自主、自主与合资的交流以及整车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交流。”

不过,多年来北汽给业内媒体的总体感觉是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和“销量问责”现象明显,一来此前有过多次北汽内部泄露高管离职的先例,二来自主品牌的亏损在2011年就引发过人事震荡,而且汽车圈的离职澄清有时候跟某些地方政府的辟谣类似,当事人否认过的事也可能成真(比如付强),所以部分业内人士对于李峰的去留都持观望态度。

李峰已在北汽任职17年,2013年升任至北汽股份总裁后肩负发展北汽自主品牌的重任,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李峰本人否认了一些媒体爆料的“2015年北汽自主品牌赢利下滑26%,估计亏损高达87亿元人民币”的说法,指出按照北汽股份的年报自主板块的亏损数字是37亿元,但不论实际亏损是87亿元还是37亿元,其面临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这也是北汽集团重点调整北汽股份管理层(北汽股份是此次人事变动中人员调整最多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不像合资车企那样有着中外双方的力量博弈,但北汽集团这样吸收了大量外来人才的大型老国企,内部的派系角力也不难想像,尤其是手捧自主品牌这块“高投入低产出”的烫手山芋的高管,恐怕更是容易“背锅”。

近年来车企高管人事变动频繁,既是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预警,也是职业经理人风险高危的职业特性,这其中有因销量不振、战略失误被问责而黯然退场的,也有为了突破职场天花板而离开传统汽车企业投身互联网造车新兴企业甚至自主创业的,还有因为企业本身的宏观战略调整甚或内部派系斗争而被调离原岗另作他用的,更多的则是外界自由猜测揣摩、个中内情唯当事人自知的。无论真实的情况如何,2016年的汽车行业人事震荡还将继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